“抬手掃掃看,漢信碼更方便。”如今,伴隨著我國企業(yè)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漢信碼的應用越來越多,電視節(jié)目、產品信息、火車票,甚至北京停車場管理等都用上了這種二維碼。只要掃一掃,驗證信息就會顯示在手機屏幕上,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。
“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,應用領域日益增多,正在成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。”國家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檢疫總局(下稱國家質檢總局)有關專家認為,二維碼用途日益廣泛,可以與先進的物聯(lián)網、射頻技術相結合,形成大產業(yè),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。
掌握知識產權
“發(fā)展自主知識產權二維碼核心技術,靠的就是自主創(chuàng)新。”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(下稱新大陸公司)董事長胡鋼向本報記者介紹,該企業(yè)已成功自主研發(fā)出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,圍繞這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,提交了179件專利申請,其中包括120件條碼芯片專利、37件二維碼識讀引擎專利和22件二維碼物聯(lián)網應用專利,打造了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識讀“中國芯”。
據介紹,使用這種芯片,可以使系統(tǒng)在解碼速度上較以往的解碼方式提高10倍以上,對待缺失、污損等特殊情況的識讀效率提高30倍以上,同時簡化了元器件,降低了成本和功耗,提高了可靠性,使識讀更簡單,性能更強大,價格更便宜。以該芯片作基礎,可以將物聯(lián)網的應用推向更為廣闊的天地。
“除了二維碼通用識讀技術,漢信碼編碼方法也已經擁有6件中國發(fā)明專利。”漢信碼研發(fā)團隊負責人之一、國家質檢總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副主任羅秋科向本報記者介紹,在條形碼基礎上發(fā)展而來的二維碼,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,進入新世紀以來,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(fā)展,我國對二維碼的需求越來越迫切,而國外編碼標準的中文信息編碼效率不高,不能滿足我國對二維碼技術的應用需求。
出于迫切需要的實際情況,中國編碼中心組織有關企業(yè)從“九五”開始自主研發(fā)二維碼的編碼方法和應用技術。經過十幾年研發(fā),該項目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《二維條碼新碼制開發(fā)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》課題并終于有了成果——漢信碼。審核專家認為,如今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碼圖設計、漢字編碼方案等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,自主研發(fā)的漢信碼具有抗畸變、抗污損能力強,信息容量高等特點,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其中在漢字表示方面,支持現(xiàn)行簡體漢字國家標準GB18030大字符集,漢字表示信息效率高,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。
應用更為廣泛
“為了推動漢信碼的應用,我們的6件專利可以在國內許可無償使用。”羅秋科表示,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,同時還可以規(guī)避相關知識產權風險,促進我國相關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漢信碼最多可以表示7829個數字、4350個信息交換標準代碼字符、2174個漢字、3262個8位字節(jié)信息,支持照片、指紋、掌紋、簽字、聲音、文字等數字化信息的編碼。漢信碼彌補了國外二維碼編碼方法在我國“水土不服”的不足,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各領域的需要。
“目前,我國制定的漢信碼國家標準已經成為國際行業(yè)標準。”羅秋科表示,國內企業(yè)經過自主研發(fā),已經推出了漢信碼電腦生成軟件和手機端識讀軟件。漢信碼生成系統(tǒng)具有通用性,可生成漢信碼及其他常用二維碼,支持文本信息、圖像文件以及計算機二進制文件編碼,可在多種打印機上打印漢信碼。自主研發(fā)的漢信碼識讀系統(tǒng)圖像處理技術先進,可以快速識讀多種畸變與污損的漢信碼。由于基本擁有了編碼、識讀全產業(yè)鏈的自主知識產權,漢信碼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順利,已成功應用到醫(yī)療、食品質量追溯、單證票據管理等多個行業(yè)及大眾應用領域,還可針對不同的具體應用需求,在技術層面進行不同的擴展。
時至今日,智能手機的普及使識讀二維碼成為一件十分方便的事。只要下載一個免費軟件,使用手機攝像頭對準二維碼輕輕一掃,相關信息便全部顯示在手機屏幕上。在工業(yè)生產的流水線上,掃碼較其他識別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。
“自主知識產權是二維碼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關鍵。”羅秋科強調,據測算,今后兩年二維碼僅在涉稅票證領域的市場份額就達160億元,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撐,就掌握了二維碼市場競爭的主動權,漢信碼應用的市場前景將非??捎^。(記者 趙建國)